如何预防手足口病
夏季正是感染性腹泻、腮腺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期,以散居儿童和幼儿园的集体场所发病率最高,专家说手足口病口服药物无法起到预防的作用,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注意卫生,增强免疫力。如果孩子发热,要随时观察孩子是不是有咽喉肿痛,嘴痛,不想吃饭的现象,同时要非常密切的观察孩子手心和足心有没有长一些红色的小水疱,这些都是手足口病的症状。
一、什么是手足口病?   
资料显示,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它的主要攻击对象是5岁以下的幼儿,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。患上手足口病的患儿发病前1-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,持续2-3天。患儿发病后,有嘴痛、厌食、咽喉痛、流口水的症状。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手心、足心、口腔黏膜出现米粒大小的小水疱、小疙瘩,一般为淡红色、红色,小水疱里疱液很少,疱壁周围有一红晕。口腔黏膜出现的疱疹疼痛明显,造成孩子进食困难,流涎不止。很多患儿同时在双侧膝盖、臀部出现淡红色、红色的小疙瘩。手足口病发病后,各部位的水疱很快出现结痂,大部分患儿皮疹经过一周左右自然消退,不留瘢痕。有一部分患儿发病初期还会出现低热、咳嗽、流涕等轻度上感症状。一旦发现这些症状,就不要拖延,马上去医院诊治,家长们千万不要随便买一些退烧药和涂抹的东西给孩子使用。   
二、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   
(一) 饮食传播   
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,所以饮食传播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。被污染的水、不卫生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,引起孩子感染。   
(二) 飞沫传播   
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,几个孩子一起说话时,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了。   
(三) 接触传播   
患儿玩过的玩具、用过的餐具、毛巾、被子、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,健康的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可能会让细菌有机可乘,还有孩子过去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,比如说幼儿园、培训班等等。   
三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   
家长一定在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。这段非常时期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减少被感染的机会。同时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家里面可以经常熏一下白醋,晨起要通风,孩子的衣服每天都要换洗,棉被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。另外孩子尽量不要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;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这段时间要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,不要过度疲劳,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