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六班(2020年)

班级资料

大六班(2020年)
班级成员:0
留 言 数:277
班级照片:0 (相册:0)
总访问量:9971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班级新闻 >> 正文

父母付出越多、孩子独立性越差!“过分重视”孩子,对TA也是一种伤害……
2020/7/2 14:26:40   发表人:徐素玲 浏览量: 1460

 

父母付出越多、孩子独立性越差!“过分重视”孩子,对ta也是一种伤害……

 

 

日本的奈良公园栖息着上千头的鹿,到过奈良公园的人,几乎都对这一大群鹿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游客们为了和奈良鹿亲密接触,带来它们最爱吃的鹿仙贝。

吃饱了,在最喜欢的食物里一躺,应该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吧。

然而日本学者发现,山里的野鹿,长到50公斤是正常的。但奈良鹿,却只能长到30公斤,因为它们长期营养不良。

鹿要吃草,补充体内的植物性纤维以及矿物质。

但游客们喂食的鹿仙贝,虽然美味可口,但就是没有鹿最需要的营养成分,所以它长不大。


1

独立能力是孩子成长的养分

在妈妈们的眼中,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,甚至还衍生出了“有一种冷,叫你妈认为你冷”这个话题。

看似是一句玩笑话,但背后折射出来的是——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,都缺少独立自主的选择权,什么事情都被父母包办了。

就像奈良鹿一样,看似被最喜欢的食物包围,但最需要的食物——“独立自主权”却没有了。

2007年,一项大规模研究就“教育方式对孩子焦虑心理形成的影响”这一主题进行了分析。

结果表明,影响最大的教育行为是“赋予自主权”。(父母对孩子的意见和选择进行鼓励,认可孩子对事情的独立见解以及在作出决定、寻找解决方案时征求孩子的意见。)

简单来说:孩子被赋予的自主权越大,焦虑感就越低。


2

独立路上的两个极端

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这个观点上,有两个极端。

第一个极端:家长手伸得太长。

父母巴不得孩子的一切事情交给自己来管,把前面所有的困难都替孩子解决。

之前看综艺《妈妈是超人》,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马雅舒。

因为害怕孩子在家里磕着碰着,就把客厅里所有的家具都搬走。吃饭的时候,一家人只能在一张毯子上跪着用餐。

这样的结果就是,在幼儿园,其他小朋友都能自己吃饭,只有米雅还需要老师喂;别的小朋友都能自己上厕所,米雅却没办法控制住,尿了裤子,连袜子都湿透了;米雅没有正常交际能力,别的小朋友主动靠近她,她却躲开了。

第二个极端:直接把孩子推出去。

有的妈妈也意识到了让孩子独立的重要性,决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。

郑州有一位妈妈,为了锻炼女儿独自回家的能力,让女儿下补习班的时候,自己坐公交车回家。

结果女孩因为公交车坐反了,找不到回家的路,在公交车上大哭。最后公交车司机联系到女孩的妈妈,女孩才回到家。

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,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不是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也不是直接把孩子推到风险中,帮孩子独立是在保护孩子和支持孩子之间寻找平衡。


3

很小的孩子便有追求独立的欲望,越早独立越好

很多人不知道,从出生开始,孩子就一直在寻求独立。

dd7个月的时候我在朋友圈里发他满地爬的小视频。

有妈妈在下面回复:我家奶奶都不肯让孩子爬——怕凉、怕脏、怕磕……

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养娃,我想,这太正常了。 

因为在我们眼里,这个小肉团子真的太脆弱了:

坐都坐不稳,一不小心就前栽或后翻;

爬也爬不利索,还老玩单手支撑,一秒钟翻车;

站就更难了,“屁股蹲”总是来的如此猝不及防;

这得摔多疼啊……

这得受多大惊吓啊……

所以,很多人选择——

  • 在ta坐的时候身边围满柔软的靠背;

  • 在ta站的时候双手架在腋下护ta周全;

  • 至于爬?就……爬不爬的吧……支撑不稳会磕到头、爬到地上会又脏又凉、万一再乱扣插座、乱捡杂物……

嗯~太不划算!

我们总是在该爱孩子的时候,爱得太少;在该放手让他独立的时候,又做得太多。

孩子看起来很弱,但其实即便最脆弱的孩子都有抵抗挫折和恐惧的本能。

因为,很快你会发现,一再重复的经验,能帮助宝宝克服危险感,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出应对“危险”的另一种能力——预期“危险”的到来,并为之做好准备。

就像第一次翻倒和摔倒,宝宝会感到恐惧,但也唯有如此他才能慢慢学会如何感受身体平衡,经验累积多了,学坐/学走路反而会更快。

扶坐、扶站、扶着学走路,你做的越多,越是在扯娃后腿。

所以,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,是把潜在的危险都移开,保证他们探索环境的安全。

等到了“可怕的两岁”阶段,说出“不”的时候,孩子更是直接宣告着自己的自主性。

即便是用尽全身力气跟衣服扭打着做斗争,也不肯让你帮忙。

就算是搭不好积木,也会气得一边推倒一边重来。

这都是孩子在独立之路上的探索。

可很多人会说:你还小,妈妈来;你不会,妈妈帮。

为什么你主动提供帮助娃,娃非但不感激还跟你闹得更凶了。

因为你挡着人家的“独立”之路了。

如果在他最渴望独立的阶段你选择了包办,使孩子习惯了依恋,就别再责怪他为什么长大以后独立性那么差了。

任何一个能力都不可能因为年龄的增长而突然增加,独立能力也一样。

很多人不想让孩子“受难”,孩子是不难了,但是相应的,他也失去了“增长技能”和“积累处理情绪”经验的机会。

所有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,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。

孩子日后承受压力和主动处理焦虑的能力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经验。

所以,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:不是转移注意力,不是代替他做,而是允许孩子在困难中多待一会儿。


4

如果娃已经不太独立了咋办?

1、从风险低的小事上鼓励孩子独立

其实培养独立,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。

独立性差的孩子,一定是因为自己在某个方面不自信。

越是没信心做好,越是不肯自己做,越是不肯做,自然越做不好。

可以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,任何独立能力都是从小事上积累而来的。

比如先从洗自己的衣服、刷自己的碗开始,这些都是只要做就能够成功的事情,不会因为失败而产生挫折感。

怀dd的时候,我们对cc独立能力的训练就加速了,一来她已经5岁了,很多事本就可以做,二来为了减少dd出生之后,她的心理落差。

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越多,她对父母的依赖性就越小,当父母适当减少关注时,她就越不敏感。

所以洗自己的衣服(小件)、刷自己的碗、收拾自己的房间,都会让她自己做,重要是这些时候只要你肯放手,孩子一做就能够成功的事,不会因为失败而产生挫折感。

每完成一件事情,孩子的自信心就增加了,她渴望独立的心,就会越强大。

后来,cc就不满足于刷碗了,而是开始吵着要做饭了。

于是,我和c爸就从最简单的西红柿和煎鸡蛋开始教起,让她学着怎么切西红柿,怎么用燃气灶。

我在微博看到蔡少芬仅6岁的女儿,就已经可以做一盘香喷喷的青椒炒肉了,也是羡慕的不得了。

当然一定要确保安全性,也有适合年龄小的做的菜呀,比如拌凉菜!

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独立的机会,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做事情。

最重要的是,不要因为宝宝做的不好,就唠叨和嫌弃他们,甚至嫌她帮倒忙,抢过来自己做。

做不好是正常的,一下就能做好那是不正常的,但你不放手,孩子永远做不好。

cc因为主动端盘子、端碗而摔碎的盘子和碗,已经数不过来了。

我也很想发火的好吧,可是看到cc无辜的小眼神和泪汪汪的眼睛,火气消了一大半。

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:孩子的独立自主,来自于父母的爱和欣赏。

父母的限制越少,孩子独立性越强。

2.让孩子自己做决定,独立思考。

很多妈妈都关注孩子是否听话,却很少关注孩子是否能够自主选择。

让孩子在成长中有自主决策的能力,是最重要的一项独立能力,并且孩子一旦丧失了主动思考、做选择的能力,长大后很难补回来。

纽约的发育儿科医生莱文称:“缺乏自主权和独立性也可能阻碍自信心的发展,导致孩子成年后仍然依靠父母或其他人做出决定。”

小到出门穿什么,大到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、找一个什么样的女朋友,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其他人没有办法替他们选。

就像行为上自主一样,决策上自主也是需要不断从小事上锻炼出来的。

当孩子能说话的时候,就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,多给他选择权,允许他表达喜好,自己做决定。

重要的不是选对,而是开始自主选择,开启自主意识。

关于这一点咱们写过很多,可以参考:《粘人、没独立玩耍能力的孩子,长大后会有多难?

如果孩子刚开始做选择,我们可以帮他分析两个选项的好处和坏处,然后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做出决定。

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参与决策,然后让他们自己衡量风险和好处,渐渐的孩子就进化出了一套独立决策的能力,对自己也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。

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: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会为最终目的,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,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。”

父母真正成功的爱,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生命中分离出去,这种分离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