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六班(2021年)

班级资料

大六班(2021年)
班级成员:0
留 言 数:26
班级照片:9712 (相册:167)
总访问量:5937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班级新闻 >> 正文

解读孩子说谎行为
2018/11/15 13:10:59   发表人:胡逸仙 浏览量: 173

学龄前的孩子不会出于道德原因而说谎,父母在坦然面对的同时还应善于分析其背后的原因,适当宽大处理,甚至反思自身的教育误区。

  案例一:
  小家伙的手上长了个倒刺,问她怎么回事?结果小家伙眼睛都不眨地说:
  “妞妞姐姐弄的,妞妞姐姐坏。”
  事实情况却是:这几天她根本没有见过妞妞姐姐!

  案例二:
  小家伙一边吃着饼干,一边把饼干屑弄得满地都是,问她为什么都弄在地上了,没想到小家伙脸不红心不跳地说:
  “爸爸弄的。”

  案例三:
  为了适当引导她的分享行为,有一次妞妞姐姐把雨衣借给她时,我趁机对她说:
  “宝宝,你看,姐姐把喜爱的雨衣给你穿,对你多好啊,你要不要跟她分享什么东西呢?”
  没想到小家伙听了我的话,马上说:
  “我已经跟她分享过啦。”
  “那你跟她分享了什么呀?”
  “饼干。”不知道是想象的还是信口胡诌,因为两个小家伙在一起的很多细节我都不知道。
  “分享了几块呢?”
  “三块!”
  晕,还有鼻子有眼的!

  案例四:
  早晨喊她穿衣服去幼儿园,小家伙明明已经在床上玩得不亦乐乎了,听到我的叫声,却马上叫道:
  “我还要睡觉呢。”
  说着就躺在床上开始“睡觉”,小眼睛却禁不住在那里转来转去……
  ……

  近期所经历的一连串事实告诉我:传说中孩子的“说谎”行为终于跟我面对面了!虽然事先有知识储备,真正亲验这一行为时,还是有点儿吃惊,因为固有的思维模式总是不经意间让我把它跟道德品质关联起来,费了好大劲儿才说服自己坦然接受这个现实。

  为什么不能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宝贝的行为呢?这是因为对于学前期的孩子来说,他们之所以选择说谎,往往有许多非道德的原因:

  ◆ 两岁左右的孩子,想象力已经有了一定发展,却又难以分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,所以很容易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现实来表述,产生说谎行为。比如,如果她担心妞妞姐姐欺负她,把她的手弄得长倒刺,就可能真的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当成已经发生的现实而说谎。

  ◆ 如果父母处处以“好孩子”的标准要求孩子,动不动就向孩子灌输好孩子的标准,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,就可能会认为:只有我做个好孩子,爸爸妈妈才会喜欢我,如果我承认了某件“不乖”的事情,比如弄脏地板,他们就不会喜欢我了。同样,她还会认为,如果我说明已经做过某项“好事”,比如分享,爸爸妈妈就会更高兴的,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很容易出现说谎行为。

  ◆ 有时候说谎还是孩子逃避某项“苦差事”的借口,比如,当她不愿意去奶奶家的时候,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时候,就可能声称自己还有别的事做,试图“逃过一劫”。

  由上述分析可见,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说谎行为,还真是不得已而为之呢!孩子的这些难处告诉我们,对于他们的说谎行为,我们还真得善于分析背后的原因,适当宽大处理,甚至还要引咎自责呢。那么,怎样的反应方式更可取呢?

  ◆ 如果孩子因为想象和现实混淆而说谎,我们就不妨多琢磨一层,看看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或担忧是什么,然后在找到这个根源的基础上,跟孩子共情,引导孩子说出谎言背后的真实意图,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或排解他们的担忧。比如,桐桐谈到妞妞姐姐弄坏她的手指时,我应该想到她可能担心和姐姐交往时会受到欺负,那么我就应该在表示理解这种担心的同时帮她消除这个顾虑。

  ◆ 如果孩子迫于“乖宝宝”的压力而说谎,我们就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期望值是否太高了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设定自己的期望标准,让孩子有机会按照正常的心理发育节奏展示自己。

  ◆ 如果孩子实在想逃避一件不想做的事情而说谎,我们就不妨看看是否孩子必须做这件事,如果可做可不做不妨放孩子一马;如果必须要做,则要给孩子讲清道理,支持孩子面对属于自己的责任或义务……